高铁带来的产业转移功能不容忽视。有学者称,现在北方的很多城市很像多年前的珠三角:交通越来越便利,同时吸引了大批劳动力,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、进而取得跨越发展的潜力巨大。
5000北京人高碑店买房
“过去到北京、到石家庄都要两三个小时,感觉很遥远的。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变成一个小时,现在高铁通了只需要半个小时,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。”一位“老保定”这样说。巨大的交通进步产生了“同城效应”,据高碑店市提供的数据,目前已有超过5000北京居民在该市买房。
“四线两站一场在建”,则是被邯郸市官员所津津乐道的话题,而现在也被视为该市铁路建设前所未有的黄金期。“四线”是四条铁路线,分别是京石石武高铁、邯黄铁路(邯郸—黄骅港),以及邯长(邯郸—长治)和邯济铁路(邯郸—济南)的扩能改造;“两站”是新建的高铁站邯郸东站和正在扩建的旧有火车站邯郸站;“一场”则是指邯郸铁路货运中心。
对于省会石家庄市而言,京石石武高铁和太青高铁在石家庄新客站的“十字交汇”越来越接近现实,石家庄与北京、郑州、太原、济南等周边省会城市将形成“一小时高铁圈”,各城市间时空距离的变化,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。
城市资源重新评估
高铁带来的高速交通优势,将使沿线城市的各种资源重新得到评估、定位和布局,从而实现周边城市在高铁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同步发展。
在走访中,记者发现,沿线城市普遍将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上了日程。以保定为例,该市提出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腹地,在高铁附近建设城市新区,主要打造现代商贸和现代物流两个产业,“现代商贸物流区”占到整个新区面积的50%。该市发改委人士说,作为有很长历史的轻工业城市,保定将依托京广高铁,在现代产业方面发力。
邢台市同样提到产业布局的优化。该市围绕邢台东站规划的“高铁新区”主打现代服务业,计划发展商住、金融、物流、商务、会展等产业,“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。”邯郸市则计划借鉴日韩经验,在邯郸东站周边兴建“交通商旅综合体”,提升服务业水平。
区域竞争加剧
有专家分析,对于包括河北省在内的中部地区,高铁的贯通将有助于这些省份承接来自南北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(如先进制造业等),以及发展劳动密集型、资源型产业。具体到河北来说,更直接的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,同时并不排除部分功能转向北京。
以京沪高铁为例,它的建成实际上扩充了北京和上海高端服务业(如金融业)的辐射半径。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,济南、徐州、南京等沿线大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功能向京沪转移,而这些城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更为突出。对于枣庄、济宁这样的沿线城市,则有可能依据其自身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、资源型产业。
不过,都是“靠站吃站”,不免带来区域之间对于高铁资源的争夺。
日本新干线通车后,由于空间成本降低,没有优势特色的城市的资源便会被吸纳至较高回报的地方,导致有些区域加速兴起,有些地方则快速没落,日本称这一现象为“吸管效应”。2010年9月,湖南株洲官方发布的《高铁经济对株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》称,武广高铁通车后“吸管效应”在株洲开始凸现。
河北亦面临类似竞争。在京广高铁的沿线线路,包括不久前开通的郑州段,不少城市亦寄托于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,发展商贸物流高端服务业等产业,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高铁并非“万能药”
其实,不少地方政府已清醒地认识到,高铁虽然很可能是一剂良药,但不会是“万能药”。
早在京沪高铁投产之际,就有学者提醒,高铁并不意味着一切。一是目前已经进入了综合交通体系时代,高速铁路只是其中一种,很难更大层面的改变资源配置的走向。二是高速铁路在节约时间的同时,也提高了出行的成本,这决定着高铁出行人群更多的是对航空群体的替代,对普通人来说时空缩小的概念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。三是金融这种高档服务业,高铁开通后反而会给沿线城市带来虹吸效应,会进一步加大向北京、上海的资源聚集力度。因此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更应重视利用地方的比较优势,对抗高铁的虹吸效应。
京石石武高铁预计年底通车,一旦路线畅通,高铁效应将马上显现,政策机遇期不容错过。记者注意到,目前我省有些领域已经开始行动。
由河北省发起组织的“京港澳高铁沿线旅游市场推广联盟”正在筹备,这被我省旅游业专家评价为“化被动为主动”的一个策略。因为京广高铁的沿线不乏旅游强省,而我省牵头发起此联盟,意在争取机遇,把我省大多数城市从旅游过境地变成目的地,“这已经在思考方式上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。” |